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书法的运笔笔法和笔势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大篆和小篆为主的“圆笔”运笔方式,另外一种为看起来比较有艺术感的“方笔”运笔方式,其实书法笔法可以简单到一方一圆两个概念。圆就是“藏,转”,圆笔术语称为“篆籀”笔法,方就是“露,藏”,也可以说成笔势的运用。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历来受到书家追捧,被无数的书法爱好者临习,很多朋友总是抱怨,很难写出颜真卿的那种神韵,是因为没有掌握一个重要的笔法“篆籀”。
笔势是比较灵活的东西,柔软的笔锋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随笔势随时都有变化,但变化时由于采取正锋竖的执笔姿势,笔锋又能依靠笔毛自身的弹性而转正。笔势运动轨迹在宣纸上以点画形式进行表现,由点画组合成一个个,一行行的字,所以笔势、笔锋、点画三者互相关联、相互影响的。如果不明白书写运笔的这些道理,就不能区分运笔的方圆。
书法最精妙的地方,就是从万千的书写风格当中,区分清楚“方与圆”的关系,无论是二王,张旭,米芾,颜真卿,王铎,最后其实都可以归结到“方,圆”,只不过,此消彼长,谁多一点,谁少一点的问题。书法之所以玄妙,是因为从这个“方与圆”中,又可有无穷的变化。
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要想真正练好书法,走进书法渊博的知识海洋,必须要先了解书法笔意最高境界,简单来说也就是“快慢、方圆、提按、虚实“”的实践运用。
《石门铭》石刻,充分体现了方与圆的融合,也是中锋运笔代表,篆书笔意的体现。(个人学书观点,不妥之处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