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作品 | 大篆知识 | 加入收藏 大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大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大篆转换器

当前位置:大篆网 > 大篆知识 >

2020高考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精讲

时间:2023-07-31 22:51:16 编辑:大篆君 来源:大篆网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

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旧石器时代到战国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史实概览】

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

(1)农业:井田制的推行;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重点解读】

※西周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制度、巩固统治

(2)目的:加强和维系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嫡长子继承制;通过血缘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各等级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

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关系是相对的。

(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与政治结合,“国”与“家”密切结合

(5)作用、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所蕴含的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影响深远;

A积极作用:宗法观念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B消极影响:宗法观念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政治表现,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共同作用: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宗法制是以血缘宗族观念建立和巩固了这个等级秩序。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阶段特征】

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史实概览】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

(3)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科技: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甘石星经》;医学《黄帝内经》;战国司南,有关火药知识的记载文字:大篆;文学《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重点解读】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形成条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2)铁犁牛耕出现和逐步普及;

(3)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

(4)政府采取重农政策;

2、特点:(略)

3、影响:

(1)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明清以来其存在阻碍了资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

(2)小农经济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根基;

(3)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也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没有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

【主题探究】

1.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呈现出的两个显著的发展趋势。

从分裂到统一:春秋争霸,秦灭六国。

从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形成。

2.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试从先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各举一例,简要说明这一结论。

(1)政治:西周实行宗法制,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和县制逐步形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传统制度和政策,

(3)思想: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西汉董仲舒和南宋朱熹等人的发挥改造,成为汉武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产生了哪些影响?

(1)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使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使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推动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发展。

(2)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地主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封建社会的流民问题和社会贫富分化。

(3)土地兼并现象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就促使封建统治者调整土地政策,如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以维护小农经济,稳固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4.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

(1)政治: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

(2)经济: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详细内容+v: lxmei891212

Copyright:2014-2023 大篆转换器 www.97210.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