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作品 | 大篆知识 | 加入收藏 大篆转换器软件可转换多种大篆在线预览 网页版 V2.0
大篆转换器

当前位置:大篆网 > 大篆杂谈 >

三国十碑,再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时间:2023-08-29 04:07:14 编辑:大篆君 来源:大篆网

书法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且光辉灿烂,

与世界各国文字相比,

汉字书法艺术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鲜明的民族个性。

历来书品与人品有机结合的理论,

成为汉字书法艺术的精髓。

三国以前,

汉字经历了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阶段,

加上楷书、草书,从中可以发现,

汉字的发袭规律是由简到繁,繁简交替,

又发展演变为由繁到简三大阶段,

总的趋势是从繁杂到简单,

从难写到易写,

这是书法随时代而发展的必然。

三国时期,

从书法的历史发展来说,

是完成汉字书体演变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楷书与草书已日臻成熟。

也奠定了三国书法艺术

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那么,

在三国时期书法,

你们又了解多少呢?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三国魏黄初(202年)刻。

在河南许昌县,额篆书题“受禅表”。

字方正,渐开唐隶之门。

汇品:

明 郭宗昌:书法同《劝进》,虽小远汉人,

雍雍雅度,衫履自饰,亦复矫矫。(《金石史》)

清 王世贞:余始喜明皇《泰山铭》,

见此而怳然自失也。汉法方而瘦,

劲而整,寡情而多骨,唐法广而肥,

媚而缓,少骨而多态。

汉如建安,晋三谢,时代所压,故自不可超也。

此语得评书三昧。(《石墨镌华》)

清 杨守敬: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

遂为六朝真书之祖。(《学书迩言》)

清 康有为:于时卫敬侯出,古文实与邯郸齐名,

笔迹精熟。今《受禅表》遗笔独存,

鸱视虎顾,雄伟冠时。(《广艺舟双楫》)

《上尊号碑》

三国.魏《范式碑》(下为局部)

《范式碑》,亦称《范氏卿碑》,

全称《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

三国曹魏隶书碑刻。

青龙三年(235)立于任城(今山东济宁)。

久佚。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出土,仅存上半截。

《金石萃编》载:石高三尺,宽三尺一寸,

文共十二行,行约十五六字。

可辨者仅三百三十字。

《增补校碑随笔》载: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黄小松旧藏宋拓本,

拓墨精善较重出土后拓本约二百于字。”

隶法劲健淳朴,

结体在《衡方碑》、《韩仁碑》之间,

素有“中朗遗矩”之称。

《汉隶字源》亦以为蔡邕书,

李嗣真《书品》称:

“蔡公诸体惟《范氏卿碑》风华艳丽,古今冠称。”

而《隶释》则痛诋之,以为藻鉴之谬,

并考定青龙三年立,非邕所书。

初拓墨本无李东琪、黄易等人题记。

三国时期的书法,

被这篇文章概括了....

看得还过瘾吗?

(本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2014-2023 大篆转换器 www.97210.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